当前位置: 首页信息

高阳

高阳

    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,八才旧里。地处华北平原,位于河北省保定东部,京、津、石、保、沧五个城市的黄金腹地,交通便利,四通八达。
     高阳人民劲勇刚毅,富有反抗精神,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反抗封建压迫的农民斗争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高阳人民面对日军血淋淋的屠刀,奋勇拼搏,前仆后继,2000余名抗日官兵为国捐躯。解放战争中,高阳地处解放区,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,高阳人民踊跃参战,全县支前民工达1000多人次,13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支援解放区,2000多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有500余名高阳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献身。
    1932年6月,中共高阳县委员会成立,同年8月发动了震撼华北的高蠡暴动。暴动中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河北红军游击队,成立了高蠡地方苏维埃政府,红军游击队在高蠡一带打土豪、焚地契,分衣分粮,与进攻之敌展开英勇搏斗。暴动历时5天,遭国民党军队镇压而失败,但它动摇了剥削阶级的统治,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,播下农民武装革命的火种。
   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,是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高阳县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,曾起过特殊作用。运动早期的倡导者李石曾、蔡元培等人受巴黎中国豆腐公司高阳籍工人“勤于工作,俭以求学”主张的启发,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“留法勤工俭学会”,为使赴法青年在出国前掌握简单的法语和粗浅的技艺,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中国各地开设留法预备学校,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开设最早的一所(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),先后办班三期,毕业生200余名,其中73人赴法。湖南学生曾来该校学习,毛泽东对此事极为重视,曾专程到保定迎送。蔡和森曾在该校边工作边学习,传播革命思想,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高阳人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。1920年,因法国经济凋蔽,留法勤工俭学的形势急转而下,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停止招生。1981年 5月,高阳县举办布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资料展览,当年的勤工俭学生李维汉、何长工、傅钟、肖三、李卓然等为展览题词。
     高阳县自古人杰地灵,素有“戏曲之乡”之称,本县名伶荟萃,享誉梨园,先后有韩世昌、侯玉山、盖叫天、田际云、齐花坦等名家出现。他们演技高超,独树一帜,在戏曲界有较大影响。
     高阳县纺织遍天下,二十世纪上半叶,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,有“桂林山上无杂木,高阳花布四季新”之誉。改革开放以后,高阳纺织开始了真正的腾飞,产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1997年,高阳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“纺织强县”。

此页是<高阳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信息名称: 高阳
信息栏目: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
网址链接: www.gaoyang.gov.cn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
网页版本: 手机版 电脑版
本页链接: http://wangosxvrhg37.daluziyuan.com/